一、如何种植茶叶
一、气候条件\x0d\x0aa、气温当昼夜平均气温稳定在10℃以上茶芽开始萌动逐渐伸展。生长季节,月平均气温应在18℃以上为宜,最适气温【20~27】℃。生长适宜的年有效积温在4000℃以上。如果当平均气温高于35℃持续数日,又伴有旱情,枝梢呈枯萎状。\x0d\x0ab、光照光照对于茶树的影响,主要是光的强度和性质,茶树有耐荫的特性,喜弱光照射和漫射光。从叶绿素的吸收光谱分析,光波较短的蓝紫光部分最多,而漫射光主要是波长较短的蓝紫光。所以茶树在漫射光条件下生长好是有依据的。\x0d\x0ac、雨量和湿度茶树适宜的降雨量在年平均1000~2000mm,生长季节的月降雨量在100mm以上,相对湿度一般以【80~90%】为佳。土壤相对含水量以70~80%为宜,这样的雨量和湿度最适宜茶树生长。\x0d\x0a二、土壤条件\x0d\x0a红壤、黄壤、沙壤土、棕色森林土,均适宜茶树生长,土壤结构要求保水性,通水性良好。上层深度1m以内没有硬盘层,土壤要求呈酸性反应,PH值4.5—6.5(4.5—5.5最适宜),茶树是嫌钙植物,石灰质含量0.2%以下,地下水位在地表1m以下。酸性土壤之所以特别宜于种茶,首先是酸性土壤为茶树提供了自身生长的适宜条件,茶树根部汁液含有多种有机酸,对土壤给予茶树共生的根菌提供了理想的共生环境,从而改善了茶树的营养与水分条件。\x0d\x0a三、地形条件\x0d\x0a坡度小于30℃,海拔1500m以下;我国名茶大多产于高山大川;“高山出好茶”的根据除了高山多云雾外,因温差大,漫射光多,日照时间短,湿度大,芽叶持嫩性较强,有利于提高茶叶香气,有好的滋味和嫩度;但这也是各种环境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并不是山越高越好,事实上平地也有产好茶的。
二、光强对茶叶品质有何影响生产上如何控制
茶叶的有机物大致可分为两大类,一类为含氮化合物(如蛋白质、氨基酸、咖啡碱等),其余为不含氮化合物,统称为碳水化合物及其代谢产物(如淀粉、糖纤维素、茶多酚等)。所谓碳块比是指碳的总量与氮的总量之比。茶树鲜叶中含碳量约为11%,含氮量约为5%,因此茶叶的碳块比(C/N)约为2—3。通常这个比值波动较大,一是因为光合作用随光照条件而变化,合成积累的碳水化合物有所不同;二是光照导致氨基酸分解的速率不同,致使体内的氨基酸含量随光照条件而改变。众所周知,茶树最具饮用价值的器官是正在分生生长的幼嫩芽叶,在此阶段芽和叶主要靠根部运送氮素、老叶输送碳素以供滋养成长,就是说“库”的作用占主导作用,一旦芽叶成熟老化定型,便向“代谢源”转化,成为新生芽叶有机养料的供应器官,从此饮用价值降低,甚至没有饮用价值。生产实践告诉我们,“代谢库”作用位置愈明显的芽叶,饮用价值愈高,同样理由,维持“库”的作用愈持久的季节,制茶原料品质也愈高。儿茶素、氨基酸的分配积累关系,“代谢库”占主导地位的芽叶便含有最高浓度的儿茶素和氨基酸。从“代谢库”过渡到“代谢源”的过程,也是儿茶素、氨基酸的浓度逐步降低的过程,毫无疑问,也是品质下降的过程。但是,必须注意,决不能用浓度的概念代替决定茶叶品质好坏的全部因素。适度遮光能改善品质,是产茶国家常用的农用措施,对叶用作物的茶树有经济意义。适度遮光措施,其实质是人为地调节“代谢源”与“代谢库”的相互关系,从而能调节碳氮代谢的动态平衡。从图3-4可以看出,增加氮素,由于改变了细胞质中的pH,从而促进了PEP羧化酶活性,通过羧化产生酸从而促进了碳循环,为氨同化成氨基酸提供了更多的碳架和能量,尤其是谷氨酸、丙氨酸和天冬氨酸等原生的氨基酸很快增加。
茶树体内多酚类的主体组分是儿茶素类,儿茶素中又以没食子儿茶素为最多,并随茶树的不同部位、不同发育阶段与多变的外界环境条件而异。儿茶素积极参与了茶树的碳代谢。茶树生长最活跃,物质代谢最旺盛的幼嫩芽梢有种类最齐全、数量最丰富的儿茶素。同理,碳代谢最有利的环境条件,儿茶素特别是酯型儿茶素有最大量的积累。光照对儿茶素(尤其是酯型儿茶素)的消长有明显的影响。根据国内外的研究报道,光照直接影响儿茶素的总量或多酚类复合体的组成比例,凡遇光强和日照量大,茶叶中儿茶素含量明显增加,其中,酯型儿茶素增加尤为显著。
光对茶叶品质的影响我做过研究有两方面:1.对茶叶生长周期品质的影响。2.对成品茶储存品质的影响
光照强度和光质对茶叶品质都有关系,我们做过实验,过弱或过强的光照对茶叶中氨基酸的合成和积累都不利,当日照量为12552~16736千焦/米2时,茶树新梢中的氨基酸含量最高。在较弱的光照条件下,茶多酚的含量有所下降。总的来说,这样的光照对绿茶品质有利。如日本的玉露茶生产,都是在遮荫的条件下进行的。遮光条件下还可减少粗纤维的形成,有利于提高茶叶品质。据试验,适当遮荫(当荫蔽度达30%~40%时),不但有利于茶叶干物质的积累、提高茶叶产量,而且还对茶树本身物质代谢产生影响。遮光后,碳代谢明显受抑制,糖类、多酚类物质的含量有所下降;而氮代谢明显增强,全氮、咖啡碱、氨基酸的含量增加。因此,遮光处理后有利于绿茶品质的提高。
利用不同颜色覆盖物进行茶树遮荫试验表明,用黄色遮阳网覆盖,去除自然光中的蓝紫光后,茶芽生长旺盛,持嫩性增强,茶叶中叶绿素、氨基酸和水分含量明显提高,而茶多酚反而有所下降。这对改进绿茶的色泽和滋味都有利。在夏茶高温季节,采用覆盖黄色遮阳网这种措施,消除部分蓝紫光可明显提高绿茶品质。同样在云雾多的山区,也由于云雾对光的折射,减少了蓝紫光的照射,使绿茶的品质提高。
光是一种能量,它能使茶叶内部的某些化学成分发生变化。如果把茶叶长期曝光储存,则茶叶的色泽、滋味都会发生比较显著的变化,从而失去其原有风味和鲜度。维生素c、芬香物质减少,氧化产物增多。因此,茶叶一定要避光贮藏
三、如何自制皮蛋
1、禽蛋10千克,水10千克,烧碱500-600克,红茶末200克,食盐400克。
2、首先我们将红茶末用3千克的水加热,熬制称深褐色的茶汁,将茶叶滤除以备用。接着将烧碱放入事先准备好的缸中,加入7千克的水进行搅拌并使其完全的溶解,接着再倒入茶汁、盐再一次的搅拌均匀,这些工作做好之后再将禽蛋放入其中,并压于液面下,盖上盖子密封,放置于20℃的环境下腌制13天左右,将其取出来剥壳检查。
3、如蛋白凝固透明,将蛋取出,再用50%料液加50%凉开水混合液浸泡10-15天即成。料液浓度高低可根据蛋白凝固状态酌情增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