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陇南人喝的罐茶是什么茶叶(陇南茶叶主要产于康县)

甘肃陇南人喝的罐茶是什么茶叶(陇南茶叶主要产于康县)

一、甘肃罐罐茶的危害是什么

1、伤胃:灌灌茶是指将茶叶放入到灌灌里面,加水煮出来的茶,这种茶里面溶入了太多的咖啡因和茶碱,这些物质对我们的肠胃是有刺激的,会严重影响肠胃健康,还会刺激胃部分泌过多的胃酸,长期喝灌灌茶会损害胃粘膜。

2、伤肾:灌灌茶经过长时间的熬煮,茶水里面含有的氟非常高,而肾脏是排泄氟的主要器官,如果我们喝灌灌茶,会有大量的氟进入体内,严重影响肾的排泄功能,导致大量的氟在身体里面蓄积。长久下去,严重影响肾脏的健康。

罐罐茶并不是茶的种类,是甘肃部分地区(陇南,通渭,会宁,定西,兰州,天水市的甘谷、武山、秦州,麦积,清水县等地区),陕西部分地区的特色传统茶点饮食。当地农家古今相沿的一种独特的品茗风俗习惯。

主要用具就是罐子,以前的罐子是小瓦罐,现而今已经演变成小铁罐。喝罐罐茶的时候,罐罐里倒上水在炉子上烧,同时在炉边烤上枣,等到罐罐里的水开了以后,将茶叶和烤好的枣,以及捏破壳的桂圆放到罐罐里。

等茶叶被烧开的水溢出好几次,也就是枣和桂圆以及茶叶的味道入到水里后,找个杯子(爱喝糖的人可以在杯子里放上冰糖),将烧开的水倒进杯子,然后再给罐罐里加水,继续烧,边烧边喝,最好是炉边烤上馍,边喝边吃,很是一种享受。

二、甘肃人喝的罐罐茶是什么茶叶

1、甘肃罐罐一般茶煮的是青茶,罐罐茶通常用茶叶,烤枣和碎贝壳煮熟。水倒罐罐入中,在火炉上燃烧。罐罐茶不是茶的类型,而是使用罐头冲泡茶而得名。罐罐茶是甘肃山区(天水市的海南,通榆,惠宁,定西,兰州,甘肃和巫山)的一部分,也是陕西某些地区的传统茶点。展现当地农民风味和风俗独特。主要工具是罐子,以前的罐子是小土罐,现在已经演变成小铁罐。在甘肃,从大水缸到小酒盅之间的坛类缸类统称为罐。因煮茶用的杯状瓦制罐小巧玲珑而称为罐罐。大致罐罐茶的名字就是由此而来吧!罐罐的口沿用铁丝箍紧,铁丝一头长出成柄,柄上缠布防止手握时被烫。扩展资料喝罐罐茶,以喝清茶为主,少数也有用油炒或在茶中加花椒、核桃仁、食盐之类的。罐罐茶的浓度高,喝起来有劲,会感到又苦又涩,好在倾入茶杯中的茶汤每次用量不多,不可能大口大口的喝下去,但对当地少数罐罐茶是甘肃和陕西某些地区的传统茶点,通常用自家制的晒青毛茶,不会用很好的茶叶。将水倒入陶罐中在炉子上烧沸,煮沸后通常是加入茶叶和在炉子边放的烤枣及其他配料,等到茶叶溢出好几次了,味道都进入到水中后就可以倒出来喝了,之后再加水,边烧边喝。

2、罐罐茶有的是一家人一个罐子一起饮,有些是一个人一个罐罐,比如找个易拉罐制成罐子,再用个铁丝当做个长手柄,防止烫手,就这样简易的罐罐就做好了。虽然是小罐子制成的茶,但不是像啤酒一样一饮而尽,然后再配上一个小杯子,趁热饮用,之后加水反复熬煮即可。

3、喝罐罐茶主要是以清茶为主,有点像煮中药,将半灌水煮开后,放入茶叶搅拌一会,再加水到八成煮好,就可以饮用了。最开始茶的浓度很高,喝起来很有劲,刚开始喝的人会感觉到又苦又涩。这就有些人也会在里面加些花椒、盐等之类的东西。民族而言,因世代相传,也早已习以为常了。

三、全国除了陇南还有哪些地方有喝罐罐茶的习惯

将砖茶敲碎成块,取几小块和水一道置于小罐内放在火上熬煮,直到罐内茶汤熬得恨浓很浓,只剩下1、2口时停止加热,稍凉后一饮而尽。甘肃省的一些老年人就爱喝这种罐罐茶。品饮罐罐茶是甘肃部分山区(通渭,会宁,定西,兰州,天水市的甘谷、武山一带)农家古今相沿的一种独特的品茗风俗习惯。

一个土火炉子、一只“曲曲罐”(泥土烧制而成,容量很小,所能容纳的茶水也许远远不足一只高脚杯)、一撮茶叶或一笼火,一撮茶,一个茶罐和一只茶蛊,便是罐罐茶的全部家当了。大家坐在热炕上,架旺火炉,将黑瓦罐里的茶熬的浓酽至极,一口口的呷着,显得十分舒坦轻松。特别是逢年过节,家家都有罐罐茶具,借以聚亲会友,他们把品饮罐罐茶看作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乡下罐罐茶也是农民的早点。罐罐茶具有几个明显的特点:一是用水量特别少。一般农村的老年人喝罐罐茶,所用的水大概只需要我们平时喝水用的一杯水就够了。二是特别费时间。老年人喝罐罐茶一般要用一个多小时甚至于比这还要久。三是由于用的是土火火炉子,烟雾缭绕,有种腾云驾雾的感觉。四是熬成的茶特别苦。我想罐罐茶其实是在喝茶汁,再加上由于生活水平所限,用的茶叶也大都是一斤才几元钱的劣质茶叶,所以特别苦。

最原始的用具确实是罐罐,一种烧制出来的器具,青灰色,八九厘米高的,底座直径只有四五厘米的锥体,看似粗糙,品起茶却很香浓,架在火盆上,可供一个人慢慢品用。现在的罐罐已经有了变化,底座只有掌心大小的,高五六厘米的铁质杯子,搁在稍大些的电炉上,里面放些冰糖、红枣、枸杞、桂圆和茶。有时候杯子也放在火炉上,几个人围成一圈,边烤火聊天,边喝茶,还可以吃上几口馍馍。虽然杯子很小,每个人分到的很少,但是当那热茶含在嘴里的时候,分享到的感受却是无以言表的。

第一步是烤枣,枣皮糊了,散发出清香,然后就可以放在罐罐里了,据说这样枣味才更入茶香;第二步是把装好原料的罐罐放在电炉上,一般茶叶是最后放入的,只要茶一入,水就会沸腾的;第三步是把喝茶的小茶杯准备好,看着罐罐内沸腾的水面,等着飘香;慢慢煮,静静呷,才能体会到其中的乐趣,才能品味到原料的纯香。

下面是不同几处地方的人对罐罐茶的不同感受:

一杯罐罐茶里,其实容进了所有的艰涩沧桑,在这样苦涩的罐罐茶里,一代又一代地奋斗着!

后来工作调动,没有多少时间喝罐罐茶了,但这种喝茶的工具及其习惯到现在我还保留着,只不过现在我的喝茶已经不是简单地喝茶了,倒象是在喝一副中药。先在杯子里放一些茶叶,找一个小铁杯子(演化了的曲曲罐),放到小电炉子上倒上水,还要下料,主要有枸杞、桂园、荔枝、大枣、葡萄、核桃仁、冰糖等等,然后长时间地熬煮,以此来泡茶,在每一个星期六的早上,一边听着《高原红》,一边品着这难得的悠闲,什么都可以想,什么也可以不想,也挺滋润的,不信你有机会来试试?

2、如果你到定西乡下去做客,不论走到哪家,你都会喝上罐罐茶。街头巷尾,只要能碰上熟人,你就会受到热情的招呼:“走,到我家喝罐茶去!”在人们的眼里,喝罐罐茶仿佛是一种身份与地位的象征,只有上了年纪的男性才可以心安理得地把它当做一种享受。小伙子喝茶,也只能是泡着喝,或者背着大人偷偷熬一罐儿,谁要是当着大人的面喝罐罐茶,那是要遭到别人的腹诽的。

3、六盘山地处高寒山区,不产茶。但这里有古丝绸之路重镇——西吉,素有“中国西部旱码头”之称。自古商贸活动十分红火,饮茶历史亦相当悠久。据明代《河州志》记载,早在明初,这里就设立了茶马司,以马易茶。由此可以推断,至少在明代时期西吉人就已用罐罐茶了。这大概与当地人们的游牧生活和经商贸易有着直接关系。

4、兰州某些农村地区,如榆中北山地区人们煮茶的一种传统方式,一般用驴粪为燃料,用易拉罐做的罐子煮茶叶.有诗曰: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