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咸宁这个地方到底怎么样
1、咸宁地处华中腹地,东邻赣北,南接潇湘,西望荆楚,北靠武汉,是贯通南北的重要通道。咸宁山青水秀,景色宜人,物产丰富,桂花甲冠全国,楠竹闻名神州,苎麻饮誉荆楚,茶叶畅销欧美,池中锦鳞跃,畈上稻花香,在全国享有“温泉之乡“,"桂花之乡","楠竹之乡","苎麻之乡","茶叶之乡"之美誉。
2、咸宁是一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出土文物证明,在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期,这里就有人类生息和繁衍,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明.咸宁称谓起源于宋真宗景德四年(1007年)。在这之前咸宁曾数易其名。西汉高祖六年(前201年)称沙羡(yi移),东晋孝武帝大元三年(378年)称汝南,梁元帝承圣三年(554年)为沙州,隋炀帝大业(605—617年)为江夏地,唐代宗大历三年(768年)始称永安。宋真宗景德四年(1007年),为避宋太祖永安陵讳,取《易.乾象》"万国咸宁"之义易名咸宁,寓大家都安宁之意。
3、咸宁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在这块丰腴的沃土上曾孕育了许许多多的志士仁人,演绎了一幕幕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咸宁人民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斗争中,无数革命先辈抛头颅,洒热血,前仆后继,浴血奋战,用鲜血和生命保卫这片美丽的山河,建立了不朽的功勋。在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半个世纪中,咸宁人民秉承先人之智慧,力图崛起之大业,以前无古人之恢宏气魄,谱写着更加灿烂辉煌的篇章。
4、咸宁市现辖境,隋朝时为鄂州所管,以后东部曾划入江州(九江),西部曾划入荆州。明,清朝划归武昌府。民国先隶属江汉道,后隶属第一行政督察区。1949年,咸宁(今咸安),通城,崇阳,通山,阳新属大冶专区,蒲圻,嘉鱼属沔阳专区。1952年大冶专区撤销,阳新划归黄冈专区,其他四县划归孝感专区。1958年撤销通山并入崇阳,1959年恢复原县制。1959年孝感专区撤销后,将所辖各县交由武汉市管辖。1960年撤销通城并入崇阳;撤销嘉鱼并入武昌;撤销蒲圻并入咸宁。1961年又恢复原县制.同年复设孝感专区。除阳新外,其他各县仍属孝感专区. 1965年设立咸宁专区,辖九县:咸宁,嘉鱼,蒲圻,通城,崇阳,通山,阳新,鄂城,武昌。 1975年武昌划入武汉市。1979年鄂城划入黄冈地区。1983年咸宁县改市.1985年蒲圻县改市。1997年蒲圻市更名为赤壁市.同年阳新县划入黄石市。1998年撤销咸宁地区建立地级咸宁市,辖一区一市四县,即咸安区,赤壁市,嘉鱼县,通城县,崇阳县,通山县,从而形成今天的行政区划
二、存放了20年的青砖茶有价值么
1、有的,青砖茶主要产于鄂南。以后发展到汉口、襄阳等地,已有六百多年的生产历史。它以海拔100—800米高山茶树鲜叶为原料,经压制而成。色泽为棕色,茶汁味浓可口,香气独特,回甘隽永。
2、青砖的外形为长方形,色泽青褐,香气纯正,滋味醇和,汤色橙红,叶底暗褐。饮用青砖茶,除生津解渴外,还具有清新提神,帮助消化,杀菌止泻等功效。
3、青砖茶系采用海拔100—800米高山茶树鲜叶为原料经70多道工序加工而成。鄂南地处长江流经湖北留下的一个条形地带,北饮长江,大部分属微酸性黄红壤土。年平均气温13-18℃,,年平均降雨量1251~1608mm,无霜期达220-300天。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有发展茶叶生产的良好条件。
4、鄂南地区茶事甚早,传说三国时东吴士燮、庞统、神医华陀曾在此采茶作药,医护将士。魏晋时,采茶叶已在鄂南地区初步发展,如晋代陶潜的《续搜神记》中所载:“晋武帝宣城人秦精,常入武昌山采茗。”
三、赤壁茶发集团工作怎么样
1、赤壁茶叶生产历史悠久,茶文化历史底蕴深厚,是中国青砖茶之乡、中国米砖茶之乡,是欧亚万里茶路的源头之一。近年来,赤壁市高度重视茶文化的弘扬与发展,紧抓“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和国家长江经济带战略发展机遇,以产业融合发展为突破口,以茶为媒,推动茶产业与旅游业深度融合,为地方特色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2、茶园、茶仓、压制生产线、包装线3D打印、茶文化展厅、茶产品展厅……在羊楼洞茶文化生态产业园,赤壁青砖茶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何国平、总经理刘建军向调研组一行介绍了赤壁青砖茶历史背景、文化传承、经营销售及砖茶制作工艺创新、便捷化产品研发等工作。并详细汇报了茶旅文化推进工作及羊楼洞茶文化生态产业园改造升级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