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活,不止柴米油盐酱醋茶,还有琴棋书画诗酒花
古往今来,琴,似乎只属于男人。
抚琴的俞伯牙是男人,听曲的钟子期也是男人。
这并不奇怪,正如天下女人都会做饭,但能被称为大厨的,基本上都是又肥又胖的老男人。
天下女人唱歌好听的多了去了,但从来没出现过肖邦莫扎特贝多芬这样的大师。
你或许见过陈美拎着把小提琴在舞台上窜下跳,快乐地像只猴子,你却未必知道同样拉小提琴的薛伟,26岁就已经被英国皇家音乐学院聘为客座教授。
你或许见过玖月奇迹那个女的手上一个键盘脚下一个键盘,快活得不亦乐乎却从来不问“大哥,力道够不?”,你却未必知道李云迪在16岁就获得过肖邦国际钢琴大赛的金奖。
遗憾的是,吉他是越来越普及,古琴却没几个人会弹了。
《广陵散》既已成古,《高山流水》也早不在。
当然,也不是所有领域,都是男人占绝对优势。
且不论描红刺绣生孩子,公孙大娘舞起剑来,唐代剑客排行榜第二的李白也不禁要为她作诗叫绝。
诗词,就是男女各有所长,不分高下的。
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写出了愁绪绵绵,李清照的“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也道尽了心酸;
崔护的“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固然不错,朱淑真的“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也毫不逊色;
李商隐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为后人津津乐道,卓文君的“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又何尝不是千古绝唱;
东坡先生的“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让人潸然泪下,鱼玄机的“易求无价宝,难得有情郎”也不禁叫人叹息。
可惜,到了近现代,随着白话文的推广,古体诗词也就逐渐退出历史了。
当然也有些近现代诗词爱好者,也作了一些古体诗词,然而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只不过是些打油诗。
有项调查数据表明,33.3%的被调查者认为,应该经常性适度饮酒。而其他66.7%的被调查者则反对这一说法。
——这项调查报告来自于我一家三口。我是认为该喝酒的33.3%,反对的那66.7%是我老婆和女儿。
可能女人永远无法理解,男人为何连看电视都要倒上一杯老白干,“嘎嘣”一颗花生米,“滋溜”一口小酒。
正如男人永远无法理解,女人为何就连出门买笼包子都得梳洗打扮半天,“出门五分钟,化妆两小时”。
其实酒对于男人的重要性,并不亚于化妆对于女人。
吃个火锅撸个串,不来瓶啤酒算啥?
高兴了难过了苦闷了,除了酒还有什么能犒劳犒劳自己?
哥们在一起,总不能两包薯片絮絮叨叨东家长西家短喋喋不休拉家常吧?
当然,我喝酒全没这些理由,我只是单纯地想喝而已。
三两杯酒下肚,人一下子就精神多了,仿佛瞬间从一个庸俗的老男人,立马变成一个经天纬地的大丈夫。
仗剑江湖的侠气,指点江山的豪气,
路见不平的怒气,清扬脱俗的仙气,
伴随着满口的酒气,全汇集成了可吞山河之气。
就连跟老婆说话的声音,都敢提高两三个八度了。
再两杯下肚,走起路来都比腰缠万贯的土财主要扭得厉害。
爬上吱嘎摇晃的破床,盖上褴褛的破棉被,梦里又是那个意气风发的少年郎。
可以肯定的是,绝不会是玫瑰啊牡丹啊水仙啊之类的。什么热情奔放雍容华贵婀娜多姿,都没男人啥事。
兰花倒是挺适合男人的。“与君子处,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则与之化之矣。”
现代也有以“兰”为名的,梅兰芳啊,冯友兰啊等。
只不过正如一贯的,男人的好东西最后总是被女人硬抢去一样,如今但凡跟花有关的名字,男人几乎都不敢用了。
就像高跟鞋,本来是男人自己发明了自己用的,后来就变成了女人的专利,哪个大老爷们儿敢穿个高跟鞋上街,不被当成变态遭到朝阳区群众举报才怪。
就像“凤”字,凤本来是雄性,凰才是雌的。司马相如勾引卓文君的曲子,就叫做“凤求凰”。
古龙小说也有个主人公叫陆小凤。
可现在,早已没有哪个男人敢起名叫“小凤”。
你连电灯泡是爱因斯坦发明的都不知道,还敢跟古今天下智商第一美貌无双的凤姐用同一个“凤”?
一是我总认为自己还不到喝茶的年纪。
我平日里喝茶,纯粹只是因为讲课久了嗓子干哑,需要补充点生津止渴的水份,而学校又老是不提供冰镇啤酒。
若是有朋友周末打电话说“来我家喝茶啊”,那回答肯定是“啤酒还是白酒?”
二是我总觉得,我还不具备喝茶的身份:
我既不能像他们一样舌绽莲花,也总不能在他们面前口吐白沫吧。
还有就是,我自认缺少那些品味甘饴的丰富的人生阅历:
当然,也就品不出那些好茶里的禅味,香茗里的回甘。
既然不喜欢牛叉,自然也就不想装叉。
你要是约我今晚路边小摊烤两个大猪腰子就两瓶啤酒,这才是我爱的生活。
酒酣耳热,我还是从前那个少年,没有一丝丝改变。
二、琴棋书画诗酒花与柴米油盐酱醋茶什么关系
1、前者是精神生活,后者是物质生活
2、关系:物质生活是精神生活的基础和前提,精神生活能提高物质生活。
3、清代康熙之时,号“莲坡”的举人查为仁著有《莲坡诗话》,其中记载了湖南湘潭人张灿的一首七绝:
4、书画琴棋诗洒花,当年件件不离他。
5、而今七事都更变,柴米油盐酱醋茶。
6、“书画琴棋诗酒花”本为大雅之事,当年乐在其中,何其风流潇洒,而今好景不再,一切都宣告“颠覆”,变为“柴米油盐酱醋茶”的大俗之物了。
7、但诗中“雅”与“俗”的对照与转换,却写出了现实生活中芸芸众生现实的生存状态,而以“柴米油盐酱醋茶”来对应“书画琴棋诗酒花”,
8、则可见作者的巧思与创新,因多次运用已经钝化的这一俗语兼诗语,在此诗中得到焕发出新的光采,如同山穷水尽,忽然柳暗花明。
9、书画琴棋诗酒花,开门七件人人夸。
10、而今有酒独自饮,奈何无人对诗话。
11、柴米油盐酱醋茶,是老百姓家庭中的必需品。是老百姓日常生活所必需的七样东西,更是平民百姓每天为生活而奔波的七件事,俗称开门七件事。
12、开门七件事的排列和内容都大有讲究,全都与中国历史悠久的饮食文化有关。
13、时至今日,开门七件事的意义已与古时有别,除了泛指是老百姓家庭中的必需品外,更是指与人民有切身利益有关的‘事情’。
14、日常生活所必需的七样东西,俗称开门七件事。宋吴自牧《梦粱录·鲞铺》:“盖人家每日不可阙者,柴米油盐酱醋茶。”
15、元武汉臣《玉壶春》第一折:“早晨起来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芙蓉》1980年第1期:“山里哪样不好?有饭吃,有柴烧,种了棉花可以织布,柴米油盐酱醋茶,只差一包盐。”
16、开门七件事开门七件事是古代中国平民百姓每天为生活而奔波的七件事,已成为中国的谚语。从“开门”(即开始家庭一天正常运作之时或持家,维持生计),
17、就都离不开七件维持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分别是:柴、米、油、盐、酱、醋、茶。开门七件事提示家庭各样必需品。
18、参考资料:柴米油盐酱醋茶-百度百科
三、柴米油盐酱醋茶,琴棋书画诗酒花的意思是什么
1、这是指平常生活的七件必需品,很常见,也很普通,但是生活却离不开它们。通常也被人用来形容家庭的繁琐小事。
2、琴棋书画诗酒花,是中国古代士大夫用以修心养性的媒介;柴米油盐酱醋茶,则是平常人每日必考量的开门七件事。前者是形而上的精神层次,后者是形而下的物质层面,不可偏废。
3、开门七件事的谚语始于何时,仍有待考证。在南宋时代吴自牧著《梦粱录》中提到八件事,所指的分别是:柴、米、油、盐、酒、酱、醋、茶。一般认为,吴自牧乃创开门七件事之人。
4、现代随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开门七件事都随之而进步。在现代中国大多地区,柴已被石油气、天然气和煤气等所取代。
5、米、油、盐、酱、醋仍是中国饮食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至于茶则成为独当一面的茶文化而闻名于世。从另一方面看,开门七件事在生活上所花的时间已大不如前了。从前开门七件事占去了相当的时间,但如今取得和处理它们的途径越来越简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