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配送中心现状如何(普洱茶市场现状)

茶叶配送中心现状如何(普洱茶市场现状)

一、北方茶叶市场现状

作为我国茶叶主产区之一,北方茶叶市场较为活跃,但也面临一些问题。

1.产品品质参差不齐:北方茶叶种植环境复杂,气候变化大,品质参差不齐,造成部分产品口感欠佳,难以卖出好价钱。

2.销售渠道单一:大部分北方茶叶靠“茶马古道”等传统的销售渠道销售,缺乏现代化的销售手段和销售渠道。

3.市场竞争激烈:北方茶叶市场竞争激烈,产品同质化严重,价格战较为常见。

4.知名度不高:与南方茶叶相比,北方茶叶的知名度相对较低,缺乏知名品牌的影响力。

为有效解决这些问题,需要进一步优化茶叶种植环境,提升产品品质;发展现代化销售渠道,鼓励茶农更多地掌握现代化技术与理念,增强农业生产效益;加强品牌建设,提高产品附加值。

二、茶叶市场的现状和趋势

——预见2022:《2022年中国茶叶行业全景图谱》(附市场现状、竞争格局和发展趋势等)

中国茶产业公司:中国茶叶、大益茶业、八马茶业、君山茶业等

本文核心数据:中国茶叶行业产业链、产业全景图谱、产量、种植面积、出口、品牌价值等数据

茶叶一般包括茶树的叶子和芽,成分主要有儿茶素、胆甾烯酮、咖啡碱、肌醇、叶酸、泛酸,有益健康。茶叶制成的茶饮料,是世界三大饮料之一。根据茶叶种类、制作工艺及茶汤成色,茶叶可分为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黑茶、黄茶、花茶七大类。

分析茶叶产业链结构,产业链上游包括茶种培育、种植、采摘、粗加工以及物流运输,中游茶叶市场主要包括茶叶加工、包装、销售等,下游市场包括零售市场、批发市场,按照销售渠道可分为线上、线下两大市场。

分析中国茶叶产业链上代表企业/机构情况,上游茶种培育主要为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等科研机构、高校,茶农负责茶园种植、采摘及粗加工等环节;中游企业既包括立顿、雀巢等国外企业,也包括中茶、大益茶等国内品牌;下游主要为线上线下等多主体消费客户。

茶是中国传统农产品,自古茶商生意发达,文章从新中国成立开始梳理中国茶叶现代产业发展历程,如下图所示,中国茶叶产业经历起步时期、低迷时期、第一黄金期、激烈竞争期、第二黄金期共五个阶段。

茶产业发展与地方资源禀赋息息相关,故现阶段出台茶叶产业政策省市主要集中在中国四大产茶区。汇总比较产茶省市相关产业政策,文章认为主要省市大体都是按照“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原则,茶叶产业政策维度相似,但政策手段各有侧重,主要可归结为建设现代化营销体系、打造区域性公用品牌、建设标准化生态茶园、延伸茶叶主体价值链四大侧重点。

随着我国茶叶市场全面放开,茶叶生产经营主体异常活跃,茶园面积和茶叶产量得到了快速提升。

截至2021年底,我国茶叶产量318万吨,较上年增加24.82万吨,同比增长8.47%,首次突破300万吨。

茶树种植对自然条件包括地貌、气候、土壤类型等有特定要求,这也将茶叶主要生产地限制于若干主要国家内。中国茶叶种植面积一直稳居世界前列,2021年面积达到4896万亩,同比增长3.12%。

另外,根据ITC(国际茶叶委员会)发布的《年度统计公报(2021)》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茶园种植面积稳居全球首位,规模约为第二名国家印度的5倍,呈断层式领先优势。

注: ITC《年度统计公报(2021)》最新数据2020年,截至文章成稿日,暂无发布2021-2022年数据。

新冠疫情爆发对国际贸易带来了相当程度的负面影响。据中国海关相关数据统计2017年,中国茶叶出口总量35.53万吨,出口总额109.02亿元;疫情爆发后,2020年,中国茶叶出口总量受到影响,下降至34.88万吨,但出口总额不降反升为141.64亿元;2021年,中国茶叶出口总量36.94万吨,出口量水平恢复到了疫情爆发之前并略有提升,出口总额达到了148.53亿元。可见,尽管这两年来受到新冠疫情的冲击,我国茶叶生产难度加大、成本提高、茶叶出口增长速度有所减缓,但我国茶叶出口的势头仍稳中有升,并达到了量价齐增。

为推动茶产业发展,多方助力中国茶产业公用品牌建设。比较近3年品牌评估数据,近3年来,有效评估品牌的平均品牌价值在持续增长,但增长幅度逐年下降,2022年平均品牌价值与增长率分别为23.15亿元和4.37%。可见,表明近3年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的平均品牌价值增速在减慢。

2022年中国茶叶区域公有品牌分布于四大产茶区,其中江南产区分布最为密集,数量达到69个;西南产区数量达到26个,位列第二;华南、江北产区分列第三、四位,分别达到18个、13个。

由于中国茶叶市场格局分散,业内代表企业市场份额占比小,除天福茗茶成功于港交所上市外,业内尚未出现上市企业。故文章汇总代表企业茶叶业务发展概况,结合企业注册资本、经营市场等指标对其竞争力进行评价如下:

1、“十四五”推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2025年种植面积突破4000万亩

2021年12月,农业农村部印发《“十四五”全国种植业发展规划》,提出“十四五”期间,中国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划定最宜区,坚持适区适种,引导非优势区退出茶叶种植。加快品种选育和老茶园改造,集成组装一批绿色高效技术模式,推进标准化生产,提高品质、提高单产、提高效益,推进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2、“十四五”因地制宜,巩固、提升、振兴三大产茶区

区域规划方面,“十四五”期间,国家结合各大产茶区具体情况,分别提出巩固、提升、振兴三大发展策略: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茶叶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三、信阳茶叶销售目前的现状

作为中国十大名茶之一的信阳毛尖,是信阳市茶叶的代表性产品。目前,信阳茶叶销售的现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地理优势明显。信阳市地处中国南北茶叶生产的分水岭,地势逐渐由南高北低,气候条件逐渐由亚热带向温带过渡,这使信阳茶叶具有独特的品质特征,深受消费者青睐。

2.产量稳步增长。信阳市政府大力支持当地茶叶产业的发展,开展多项扶持政策,包括提高农民种茶收益、茶园规范化建设等,使信阳茶叶姗姗来迟,目前的年产量已经达到几千吨,且逐年增长。

3.渠道多元化。信阳市茶叶销售渠道比较丰富,包括通过电商平台、茶业协会、展销会等多重途径销售,经营主体也多样化,涵盖个体户、合作社、企业等多种形式。

4.品牌建设成效显著。信阳茶叶近年来积极推进品牌建设,依托名茶特性和地域优势,着力打造“信阳毛尖”品牌,形成了一批知名品牌企业和产品,塑造了信阳茶叶的良好形象,为销售打下了坚实基础。

总体来说,信阳茶叶销售目前的现状呈现出逐步发展、品牌建设、渠道多元、优势突出等特点,但也面临着品牌效应和产量扩大的压力,需要慎重应对。

猜你喜欢